首页 金融新闻 投资策略 市场分析 金融科技

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印度遗址”,名不副实
发布日期:2024-11-07 03:34    点击次数:105

毛克疾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生

自莫迪2014年上任以来的10年,印度经济发展较快,最快于2027年就有望成为公共GDP总量名按次三的经济体,被西方和印媒吹捧为“有望替代中国的公共产业链供应链新中心”,也因此被视为中好意思计策竞争中的要津扭捏力量。

然则,要是仔细分析这一技巧印度经济的实质理会,就不难发现:

“印度遗址”,名不副实。

莫迪10年“经济遗址”究竟靠什么支捏?

据CEIC数据库,按各行业2014年三季度至2023四季度对GDP增长的平均孝敬计较,莫迪10年“经济遗址”的前三大赈济行业均属服务业:一是金融、保障、房地产及商务服务,共计孝敬25.23%;二是商业、酒店、交通和通讯,共计孝敬24.39%;三是社区、社会和个东谈主服务,共计孝敬14.40%。三项相加的GDP孝敬度长年越过50%以上,随后才是制造业(13.92%)和修复业(9.45%)。

也即是说,服务业——而非驰名在外的“印度制造”——才是印度近10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驱能源。

由于服务业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远弱于制造业,这种服务业主导的经济增长形式,已酿成印度永久做事岗亭不足、货品出口乏力、商业逆差过大等问题,也导致贫富分化加重、产业缺少联动等系统性缺欠。在经济腾飞的要津阶段,印度GDP年均增速之是以难以达到2位数的“东亚水平”,制造业发展不足恰是中枢原因地方。

印度各行业GDP增长孝敬度

与此同期发生的是,莫迪主政以后,印度制造业孝敬度不升反降。

从制造业各季度平均GDP孝敬度看,莫迪在野前(2005年二季度至2014年二季度)为16.53%,而莫迪在野时代(2014年三季度至2023年四季度)反而降至13.92%。此外,莫迪在野后GDP孝敬度增幅最大的行业是社区、社会和个东谈主服务,孝敬度增长达3.23个百分点。

印度制造业各季度GDP增长孝敬度

从制造业加多值占GDP比重看,莫迪在野后制造业比重莫得逆转永久下滑趋势,至2023年已降到12.84%,为1960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期,服务业加多值占GDP比重则屡转换高,2023年已达49.8%。行为对比,孟加拉国、越南制造业加多值的GDP占比分裂从2014年的16.61%、20.37%增至2023年的22.34%、23.88%。

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加多值占GDP比重

这些数据标明,印度并未改革经济高度仰赖服务业的旅途依赖。

尽管如斯,在好意思国及西方扩张“友岸外包”策略的大配景下,莫迪政府依旧勤恳将印度塑造为“替代中国”的最好遴荐。然则,若看实质数据,与2017年中好意思经贸摩擦前比较,2024年6月中国占好意思入口份额下跌8.8个百分点,但同期印份额仅从2.1%上涨0.6个百分点至2.7%,远低于越南的2.3个百分点和中国台湾的1.9个百分点。

换言之,“印度替代中国”的设念念难以站住脚,印度对华产业链供应链的替代作用实质上被严重夸大。

值得端庄的是,固然印度借势其弘远的国内市集和关税壁垒凯旋诱导多家番邦企业赴印投资设厂,但由于其制酿老本居高不下,印制造业出口仍严重缺少价钱竞争力。因此,新增赴印产能大多“在印度,为印度”,而非“在印度,为公共”,这标明印度对华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的替代至少现在看并不显贵。

客不雅看清成色、稳重识破底色

在西方媒体和印度自身永久营造的驰名之下,印度经济理会其实难副;利益关连方连年来热衷荧惑“印度崛起”叙事,尤其是指点塑造“下一个公共制造业中心”的话术分歧实质。

而探究这一兴盛背后的压根原因,在于印劳能源教会较低、征地轨制僵化、劳工轨制严苛、营商环境恶下第内生制约要素仍未改善,严重远隔印开释自身产业发展动能。

连年来,国外投资者已逐渐意志到印度经济的信得过底色,FDI(外商径直投资)流入量下滑严重,同期结构未见改善。

从总量看,印度运用FDI的规模在2020年达到历史最高的4.79万亿卢比后捏续走低,且占公共新兴市集国度(除中国)的比重也大幅下跌,从2022年18%的高点降至面前的8%以下。

从结构看,印连年来接纳FDI流入的主力行业一经服务业,非常是通讯和计较机服务业。制造业运用外资占比在莫迪上台后反而走低,不仅莫得改革印增长的传统旅途,反而加重服务业依赖外资的进度。

有计划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同生态位经济体于清除技巧内在专科规模运用外资空前活跃,印度面前遇到的FDI困局其实更多反应出印度内生问题的严重制约,而非好意思联储加息、公共地缘场所恶化等外部要素的冲击。

尊府图:印媒

印度经济看似申明鹊起,实则“脱实向虚”“赤字高企”等内生风险不停累积。

一方面,印度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服务业,导致韧性较低。IT、金融等服务业部门吸纳做事和创造出口才智有限,且对国外需求依赖度较高,因此公共市集风物变化在印度反而容易被放大,催化冲击经济脱手的剧烈波动。

另一方面,驱动印度经济增长的基建等部门过度依赖债务驱动,易形成风险积存。莫迪政府主要以政府发债融资补充基建资金,而连年印一般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约10%,是新兴市集国度均值的两倍多余。其中,仅利息支付就已占印政府支拨的20%,明天还可能对财政干与的可捏续性和经济增长领路性产生冲击。

天然,印度在基建等规模的冲破性逾越值得爱重,非常是其中永久规则值得包涵。

莫迪政府在2014年至2023年累计干与43.5万亿卢比用于基建,初步扭转投资占GDP比重下滑的趋势,秀丽着印经济或从“国内破钞单一拉动”转向“破钞、投资等多驾马车共同拉动”。从交通运载、通讯、电力等行业看,印度基建水平普及较快,较好理会正外部性,灵验缩小经济脱手老本,更好诱导制造业投资。

不外,印通过借钱补皆基建短板的灵验性仍有待不雅察。印借钱补短板的前提是“基建永久答复率高于政府借钱融资利率”,但是印10年期国债收益率面前已高达7%,若其经济发展乏力、基建答复不足预期,则难以看护现存基建强度,甚而有可能堕入“超前基建”的罗网。

对印度,既不成看不起,也无需高看

在中好意思计策竞争的大配景下,面临印度这个公共除中国外惟一10亿东谈主口级别的超大规模国度,咱们既不成被旧有的偏见和主张所勒诈而看不起印度,以为印度一无是处、发展无聊,以至于在涉印紧要事项上掉以轻心,犯下难以逆转的计策误判;也不应盲目奉陪其他利益关连方围绕“印度遗址”炮制的话术泡沫而高看印度,予以印越过其本人实力和水平的“超规格待遇”,以至于客不雅上匡助印度提高接应贴靠好意思国扩张“友岸外包”“中国+1”的才智。

总体上,于中国而言,最理念念的办法应是爱重印度,围绕印度政事经济的远期后劲、中期趋势、近期动态开展有针对性的究诘,非常是通过细颗粒度的行业数据挖掘和政策案例究诘,进一步识破、摸清印度经济的底色和成色,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既利当下、更利永恒的经略印度之策。



Powered by 金融时报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